【
仪表网 仪表标准】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,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,生态环境部编制了《水质 浮游植物的测定
显微镜计数法》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。按照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规则要求,现公开征求意见,截止时间2021年4月23日。
浮游植物(Phytoplankton)一般指浮游藻类,是悬浮于水中生活的微小藻类植物。它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,分布广泛,适应性强,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。随着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严重,作为富营养化的生态系统响应之一的浮游藻类异常增殖,即形成藻类水华。水华发生后,水体表面被大量蓝藻覆盖而呈蓝绿色,一方面影响水体景观,另一方面产生有异味的有机物质,第三方面有些藻类还会分泌毒素。总之,浮游藻类的异常增殖严重破坏了水体功能和周围环境。
浮游植物含有叶绿素,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,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,供其他消费性生物利用,是湖泊中主要初级生产者。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特点和数量分布等生态特征,能敏感地反映复杂的环境因子变动,因此其群落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是水环境监测、水质评价、水环境污染研究、水体生态修复和治理的重要内容。
目前,国内没有以浮游植物的数量(藻密度)为控制指标的排放标准或质量标准。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 3838-2002)中与浮游植物有关的指标是微囊藻毒素 LR,该指标的限值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(WHO)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 LR 限值(1 μg/L)。2001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《关于印发湖泊(水库)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》(总站生字﹝2001﹞090 号)和 2011 年原环境保护部《关于印发<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(试行)>的通知》,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泊、水库进行富营养状态评价,也只涉及到叶绿素a、总磷、总氮、透明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等5个参数,没有浮游植物的数量(藻密度)这个指标。
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》 ,防治水生态环境污染,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规范水中浮游植物的测定方法,制定本标准。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中浮游植物的显微镜计数法。
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。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。HJ/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;HJ 494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。
本标准中用到的仪器和设备包括:浮游生物网、采样瓶、显微镜、浓缩装置、样品瓶、超声波发生装置、微量移液器、藻类计数框、盖玻片、计数器、显微镜物镜测微尺、显微镜目镜测微尺以及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。
本标准中的方法原理为:在显微镜下,对样品中的浮游植物进行人工分类和计数,计算单位体积样品中各种类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。
本标准为首次发布。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中浮游植物的测定。
当使用0.1 ml计数框,样品浓缩50倍时,对角线方式方法检出限为 9.2×103 cells/L;行格方式方法检出限为3.0×103 cells/L;全片方式方法检出限为 9.2×102 cells/L;随机视野方式的方法检出限与观察的视野数、显微镜视野面积有关,按附录A计算。